总书记提的“三个落实”在新疆是怎样变为现实的
| 招商动态 |2016-07-26
撰文 / 郑 言 江
言江说ID:xj-talk
新疆第八次党代会五年来,自治区党委提出一系列新理念,为新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自治区将迎来第九次党代会,郑言江(微信号:xj-talk)推出“治疆新理念”系列策划,今天推出新疆发展第三篇。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提出,“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
事实上,早在2011年召开的新疆第八次党代会就提出,要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首要目标,逐步建立符合区情、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实惠,走向共同富裕、走向现代文明。
近两年来,自治区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落实”要求,治疆理念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始终围绕改善民生、争取人心推动经济发展,将“三个落实”一步步变为现实。郑言江(微信号:xj-talk)一一盘点:
新疆经济增速连年增长,为改善民生提供底气
从2010年起,新疆GDP总量每年增长超过千亿元关口,在2012年达到7530.32亿元。
2013年,新疆GDP突破8000亿元,达到8510亿元,同比增速列全国第七。
2014年,新疆10%的经济增速居全国第4位,在全国的位次创1990年以来新高。
2015年,新疆GDP达到9324.80亿元,增长8.8%,增速位居全国第8位。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从2010年张春贤书记赴任新疆伊始,就明确提出“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理念。新疆经济的连年增长,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最为有力的底气。
从2010年开始至今,新疆连续七年实施民生建设年活动,其中2011年民生建设年实施22类80项重点民生工程;2012年实施25类90项;2013年实施25类100项;2014年实施25类150项;2015年实施25类100项;2016年实施25类100项。项目涉及与各族人民密切相关的安居、就业、低保、社会救助、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生态、水电路等等,让各族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
这些年来,“民生至上、底线思维、普惠大众、促进团结、创新变革”五大民生发展理念始终贯穿其中。每年民生投入均占到财政支出的70%以上,其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老百姓的生活充满阳光、尊严、幸福和希望。
资源开发越来越多惠及新疆当地
新疆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其他矿产储量都极其丰富,在全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石油石化产业、煤炭和矿产开发,历来都是新疆的优势产业,也是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支柱产业。新形势下,资源开发正越来越多地惠及新疆当地。
2013年2月5日,张春贤在与中石化驻疆企业负责人座谈时强调,中央驻疆企业要贯彻自治区党委的战略决策和部署,体现民生优先和“两个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开发利用新疆优势资源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惠及新疆各族人民,为新疆的民生、环保和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形成长远竞争力作出贡献。这是新疆最早明确提及“开发利用新疆优势资源必须首先惠及新疆各族人民”。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在自治区的努力下,中石油启动了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2014年,长达2400余公里的输气管道将南疆5个地州、42个县市、20个兵团团场串联起来,400多万各族群众乐享福“气”,生活由此进入“气化时代”。近年来,南疆5地州把油气产品深加工作为招商引资和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一号工程”来抓,不仅依托油气资源建起了塔里木大化肥项目,还相继促成美克化工、雅戈尔织布、远东陶瓷、胜利石油和西部瑞普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入驻,油气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一体化的油气深加工产业链正在完善,为南疆经济实力提升带来新的动力。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新疆的发展要用好特色优势资源,在资源开发利用上,要让新疆更多受益,提高当地加工、深加工比例,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强地方自我发展能力,更好地造福当地各族人民。”从此,所有在新疆开发资源获得发展的领域,惠及新疆当地成为普遍行动。
油气资源税改革2010年从新疆开始发轫,每年为新疆多增加税收几十亿元。
从2012年9月设立的新疆首家油气开发混合所有制企业——克拉玛依红山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至今年3月初,中石化已实现塔河炼化、路油石化、准东、天捷、昌吉油品销售、维美化工等9家机构的属地化注册;中石油也有12家直属企业落户新疆。所有这些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这些企业无一例外都在新疆注册成立油气勘查公司,在当地缴税;二是将更多的油气资源留在当地,提高油气资源本地转化率,延伸产业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三是所有企业都要招聘新疆籍少数民族员工,并且必须达到一定比例,直接带动当地的就业。
其他所有进疆参与资源开发的企业,也同样如此,不仅加快了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步伐,而且直接拉动了资源所在地的税收增加,更直接促进了各族群众的就业。
以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筑牢稳定基石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无论是改善民生,还是惠及当地,最终必将归结于促进各民族团结和睦、共同进步上。
从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至今,自治区党委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始终以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进步作为衡量发展的标准,注重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多措并举,民生建设不仅有效满足了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这些年来,自治区积极主动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创新驱动,构建体现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强以南疆为主的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少数民族集中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广泛吸收当地群众就业,让各族群众有参与感、获得感。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经信委等各部门多方筹措资金,除正常建设之外,争取到1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在全疆实施552个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连续几年新建村民服务中心,至今已实现村民服务中心覆盖南疆四地州所有村;大力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村电网改造等,以一项项实际工作为各族群众谋福利,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工作。
切实做好“三农”工作,着力提高农业效益,多渠道增加全疆农民收入,加快水、电、路、气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南疆三地州片区扶贫规划,确保如期实现2020年“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开发工作目标。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连续三年在南疆四地州实施符合当地特点、有一定基础、稍加扶持就能增加就业的短平快项目,2014年直接带动南疆三地州1.67万人就业,2015年拉动南疆三地州3.7万人就业,2016年短平快项目推广到全疆,促进就业人数将大大超过以往。
在“把增加就业作为第一任务”的理念指引下,除了就近就地实现就业之外,近年来自治区还大力实施转移就业工程,仅今年上半年全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就超过百万人次,其中南疆四地州占到了近三分之二。
无数从土地中实现就业的各族农民,成为现代产业工人,他们在接受现代文化、现代科技知识的同时,一个个成为民族团结的坚定支持者、拥护者与实践者。
在今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年”中,自治区推出27项具体举措,涉及到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并从法律、法规、政策的角度上进一步规范、具体、精准、到位,使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民族团结事业的进步发展。
在郑言江(微信号:xj-talk)看来,眼下的新疆,可谓民生促团结,团结固民生;发展促稳定,稳定保发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在进一步筑牢坚实。
-End-
审核:鲜鹏
责编 :穆尔阿迪力·穆太力甫
编辑 :穆尔阿迪力·穆太力甫刘婕